漫画创意的方法之(二)——波折

1+1=2。这是个天经地义的等式。然而,生活中的这个等式就没有这么简单了:明明与人约好出门旅游,时间、路线、行囊都一一落实,可偏偏在出发时把脚崴了,不得不临时改变路线,先去医院,再费尽周折赶赴集合地……生活中的1+1=2,应该写成:

1+(1X2-1)=2
1+(100+1-99+2-3)=2
1+(10X10+1/2-100+1/2)=2
1+N=2

有人会问:为什么总是“拐弯”呢?

其实“拐弯”是生活的固有特征,事物发展总是受具体的条件制约而呈现曲线式运行的。

漫画创意要抓住事物的曲线运动规律,为了使作品精妙而又曲折,施展“波折”戏法,尽量抑制结果过早出现。大到一部作品,小到一个动作,“波折”是引发读者兴趣点的创作技巧。漫画创意的艺术机制就是熟练地运用思维延宕艺术,制造思维的时空距离,从中产生戏剧效果。

一、“波折”的创意机制

角色(角色行为)+波折(情节过程)=目标

1+?=2,揭示的是漫画创意机制具体化问题。无论是情节结构的“大波折”,还是眼神动作的“小波折”,都不是杂乱无章地乱动,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。动漫创意的目标,是角色行为、情节过程的总体趋向,是大量偶然现象互相作用所提现出的必然,是角色与角色、角色与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。

二、动漫思维的目标设定

1、彰显法:动漫思维目标在作品中充当“动机”“主题”“需求”,被明确地提出。它就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显赫地、远远地立在那里,既昭示于读者也昭示于作品中的角色。于是读者们便饶有兴味地注视着作品中的一些角色如何不顾一切地、巧妙地、笨拙地奔向那个目标,而另外一些角色又如何不顾一切地,同样巧妙地、笨拙地阻止他们奔向那个目标。如此,创作思维目标构成了作品的总悬念。

3、隐匿法:动漫思维目标并不明确地交代出来,它竖在我们心里,为我们的构思把握大方向。所有的角色行为,不管他们实现目标的手段何等千差万别,他们暗中受制于一个总的必然性,被强力拖向目的地。在“拖”的过程中,又把他们拧到一起,互相摩擦、排斥、阻遏、却又谁也离不开谁,直到角色打到目的,我们才拨云见日,豁然开朗。

3、旁观法:把目标预先亮给读者,而作品中的角色并不知情。读者居高临下地看着那些角色如何在拼斗,挣扎中,茫然无知地走向那个目标,眼看着他们或升上天堂,或跌入地狱。

上面三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无论动漫思维目标明也好暗也罢,它的实现过程必须充满了“波折”、必须迂回曲折,动荡不安。——“波折”必须是具体的、直观的。

三、制造“波折”具体步骤

1、确立思维目标,保证动漫思维具有方向性。明确思维目标,使创意在不偏离大方向的前提下,思维呈曲线运动。思维目标通常属于主要角色的总需求或奋斗目的。

《封神演义》(藤崎龙)作品中的主人公太公望是羌族首领之子,因为妲己诛杀异民族,全族惨遭屠戮。太公望开始在昆仑元始天尊门下修行,目标是培养实力,以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不受邪恶势力的欺凌,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;《天子传奇》的思维目标是让姬发、嬴政、李世民登上帝王宝座;《狮子王》的思维目标是辛巴战胜邪恶的叔叔,成为新一代狮子王;《猎人》的思维目标是让小杰找到爸爸,并成为超级猎人;《西游记》的思维目标就是让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,修成正果。这些作品的思维目标即明确又简单。

2、控制实现目标过程的动态变化,保证过程“有戏”。我们可以在实现目标的不同层次上使用顺序变化技巧。

3、交待动态变化过程,让AB变成BC。动态的波折要直观,具体而且夸张,给人以新奇感。

《变形金刚》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球。它的出现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玩具革命,其影响深远至今。现在的许多科幻动画和玩具手办还是沿用它的模式。其实,它的最突出特典就是把变形过程展示给人看清楚。
乌龟变成了汽车。有许多自然景观根据需要也可以展现变化过程,如四季循环、花卉绽放等等。

四、制造“波折”的具体方法

1、行为动作波折

角色的行为动作具有反映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作用,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曲折变化。从头到脚,从眼神到手势,从语音语调到情感表露,都是“波动”着的。有些“无厘头”的行为动作(语言),旨在增加趣味,不去强调其有什么意义。“波动”是动漫角色运动的最常见形态,是制造“精彩”的基本元素。

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里角色每一个动作都熟练地运用“波动”技巧,为了使视觉更加流畅,每个动作的前后还要附加几帧“预动”“反弹”。

2、故事情节波折

假如悬念刚设置就解开,冲突刚形成就推向高潮,那么只能一览无余,毫无节奏、趣味可言。制造故事情节波折是一种延宕技巧,就是用延续、宕开的方法,使情节的发展不至于一杆子插到底,而是缓急顿挫、起伏回荡地达到高潮。延缓是利用情节本身的冲击力,使矛盾各方的交锋不至于一次完成;宕开是在情节发展过程中,用相关的事物来岔断,使主线索暂时停顿,岔到另一条线索上去。漫画创作中的悬念、Struggle、桥段都讲究一波三折。

《西游记》火焰山一集,充分利用矛盾的发生、发展、激化、转折,加剧了情节的“波折”。唐僧师徒四人要过火焰山,必须弄到铁扇公主的芭蕉扇。然而,偏偏悟空曾经降伏过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,所以,事情还未展开矛盾已经存在:悟空和铁扇公主有“害子”之仇,不可能顺顺当当拿到芭蕉扇。悟空采取先礼后兵的战术,不灵,反被铁扇公主掳走。求救于灵吉菩萨,得到“定风丹”帮助,悟空变成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,铁扇公主只好答应借扇。不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借来的竟然是一个假冒品,越扇火越旺。悟空只好再求牛魔王,借扇不成,灵机一动,利用牛魔王找“小蜜”之机,变成假牛魔王,取得铁扇公主信任,骗来了真扇,总算有了过火焰山的希望。可风波陡变,由于悟空忘了问扇子变小的办法,反被牛魔王追上,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,变成加猪八戒骗走了扇子。扇子没到手,牛魔王的本事又不再悟空之下,真是棋逢对手,扣人心弦。悟空正面进攻不成,只好采用奇招,激怒猪八戒,合战牛魔王,又找来众神帮忙,终于擒住牛魔王,迫使铁扇公主献出芭蕉扇。作者利用“三调”芭蕉扇的波折,通过铺垫、变异、反复、起落的动态过程,充分挤压情势,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。

3、心里情感波折

众多角色之间的矛盾,不是凭空而来的,而是来自于角色之间的性格冲突和心理冲突。角色心理在波折中发展,处在友谊、爱情、亲情、正义的追求、选择和煎熬中。一些感人的角色,往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,许多作品依据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运行轨迹来安排人物关系脉络。在种种因素作用下,主人公往往有着非凡曲折的经历和激烈的心理冲突。擅长塑造角色的作者,无不重视抓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和种种坎坷,在煽情、抒情中,强化层次,使之委曲多致。

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最感人的地方是绫波丽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变化。她本来是个“无口无心”的机器人偶,不具备人类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世界,只认为“即使我死了,也会有人代替的”,但是,随着与人类的接触,逐渐产生了喜怒哀乐。第一次露出笑容,第一次流泪……都是人性战胜钢铁心肠的结果。那句经典对白揭示了绫波丽的“混沌初开”的心路历程。

绫波丽:对不起,这种时刻,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表情面对你。

真嗣:只要微笑就可以了。

4、时空变化波折

时间是角色性格、情节发展变化的刻度;空间依人的主观倾向而赋予感情色彩,因而有“景物皆情物”之说。用时间的疾徐变化、空间景物转换“造势”,是动漫思维的另一特色。

 


小贴士:制造“波折”应该注意的问题:

1、不能靠“注水”增加波澜,而要靠内部张力掀动波澜;

2、把握作品总体风格和角色性格,不要产生不和谐音符。

赞(3)
转载请注明来源:Manga漫研网 » 漫画创意的方法之(二)——波折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